- 被稱為“耳朵昆蟲”的蠼螋,真的會鉆耳朵嗎
- 本站編輯:幫幫拜思特發(fā)布日期:2019-07-24 13:16 瀏覽次數(shù):
有一個久遠的傳說······據(jù)說產(chǎn)卵的雌蠼螋,會通過它的螯,把自己附著在人體上。在午夜時分,當(dāng)人睡著的時候,蠼螋就會爬進人的耳朵里,一直鉆入人的大腦!?。。“?,先別害怕,我們且往下看。

蠼螋(qúsōu)英文名叫earwigs(耳蟲),所以會有人深信它們能爬入人耳中,但聰明的大家肯定知道, 再兇殘的的蟲子也只能咬破人的鼓膜及耳內(nèi)軟組織但不會進入大腦,因為大腦周圍有堅硬的骨頭保護。事實上也從來沒有報道過蠼螋“殺人”的案件。

蠼螋,也叫二夾子蟲,耳蟲,體長約小于一厘米到五厘米不等,腹部伸縮自如,末端有由尾毛演變成的尾鉗,雌蟲尾鉗平直,雄蟲彎曲,雜食性蟲,晝伏夜出,生長在土壤中,落葉堆或巖石下。我國主要分布在北京、湖北、河北、山東、山西、河南、陜西、江蘇、安徽等地,主要的種類有五種:
1、日本蠼螋:捕食性天敵。寄主危害作物:棉花。寄主昆蟲:小老虎、棉鈴蟲、棉小造橋蟲、鼎點金剛鉆、斜紋夜蛾、紅鈴蟲、短額負(fù)蝗、棉蚜。
2、蟹蠼螋:這類蠼螋足短,多數(shù)缺乏后翅,在有些種連短小堅硬的前翅也沒有。許多種呈暗色調(diào),有黑褐色、黑色,或微紅色并帶有淡黃色或紅色的斑紋。觸角少于20節(jié),有一對短小的腹部尾鉗,但雄蟲上可以不對稱。
3、黃褐蠼螋:捕食性天敵。寄主危害作物:棉花。寄主昆蟲:小地老虎、紅鈴蟲、蝸牛。
4、普通蠼螋:這類細(xì)長的蠼螋外形多變,但通常呈暗褐色或黑褐色,有暗淡的足和線狀觸角。雄性蠼螋腹部的尾鉗高度彎曲,而雌性相對較直。
5、紅蠼螋:也稱為長腳蠼螋,因為其有長的觸角,是相對活躍的種類,呈紅褐色。它們通常有翅,盡管有的種無翅。常見種在前胸背板和翅鞘上有暗色條紋。
1、日本蠼螋:捕食性天敵。寄主危害作物:棉花。寄主昆蟲:小老虎、棉鈴蟲、棉小造橋蟲、鼎點金剛鉆、斜紋夜蛾、紅鈴蟲、短額負(fù)蝗、棉蚜。
2、蟹蠼螋:這類蠼螋足短,多數(shù)缺乏后翅,在有些種連短小堅硬的前翅也沒有。許多種呈暗色調(diào),有黑褐色、黑色,或微紅色并帶有淡黃色或紅色的斑紋。觸角少于20節(jié),有一對短小的腹部尾鉗,但雄蟲上可以不對稱。
3、黃褐蠼螋:捕食性天敵。寄主危害作物:棉花。寄主昆蟲:小地老虎、紅鈴蟲、蝸牛。
4、普通蠼螋:這類細(xì)長的蠼螋外形多變,但通常呈暗褐色或黑褐色,有暗淡的足和線狀觸角。雄性蠼螋腹部的尾鉗高度彎曲,而雌性相對較直。
5、紅蠼螋:也稱為長腳蠼螋,因為其有長的觸角,是相對活躍的種類,呈紅褐色。它們通常有翅,盡管有的種無翅。常見種在前胸背板和翅鞘上有暗色條紋。

蠼螋本性并不善斗,也不張揚,一般你初見他時,它大多會翹起尾部的大夾子向你示威,要不就是裝死再找機會一溜煙兒跑掉,頂多在腹部第3、4節(jié)的腺褶能分泌特殊的臭氣試圖驅(qū)趕。尾部的大夾子也僅僅是用來保護、捕食、交配而已,所以并不可怕,甚至還有點可愛~如果發(fā)現(xiàn)它,用掃帚驅(qū)趕、清掃或者用殺蟲劑噴殺就可以了。
相關(guān)推薦

